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及其余波的洗礼之后,航空业和其他一些行业一样,已经感到一丝暖意。国际航协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航空业已经出现了复苏迹象。
正在此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对去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了分解和细化,希望为国内航空业复苏提供更多动力。
《方案》要求:在加强机场规划和建设方面,要着力把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培育昆明、乌鲁木齐等门户机场,增强沈阳等大型机场的区域性枢纽功能。
在完善财税扶持政策方面,要加大对民航建设和发展的投入,中央财政继续重点支持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与运营;方案同时还要求积极发展应急救援、医疗救助、海洋维权、私人飞行、公务飞行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深化机场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等。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服务研究所所长邹建军就这个话题发表他的观点和评论。
根据国际航协的报告,去年12月份,全球航空公司股价环比上涨9%,优于金融市场整体表现。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航空客运量环比增长0.6%。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国内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中国国内客运市场需求增长7.7%,运力增长高达10.3%,载客率为79.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航空业确实复苏势头明显。今年,航空业能否持续上升势头?
邹建军:总体上说整个市场肯定会出现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这个趋势也不能对它期望值太高。2013年总体可能会有一个往上走的趋势,但是估计也不会比2012年快很多,应该差不多。
国务院印发的这份《分工方案》提到,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昆明、广州都是下一步要重点建设的机场。这些机场的建设,是否会让国内的航空运输格局出现明显变化?邹建军对此持否定意见,他认为可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邹建军:从现在来看,事实上这些大型的机场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度比较高的市场格局,下一步随着这些建设的话,我个人觉得目前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相对来说会变得稍微平缓一点。这对于经济,包括产业升级,甚至包括整个国家的经济格局变化、地区的差异性等这些方面都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更有利于中部的崛起,西部的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航空运输市场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非常强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今天这种集中度很高的市场格局逐渐演变成大家能够相对协调发展的话,反过来经济也会跟着一起出现协调发展的格局。
《分工方案》当中专门提到了新兴通用航空服务的发展。去年已经出台了推动通用航空、尤其是低空空域航空业改革。通用航空和低空空域的进一步开放,会对市场带来多大的推动力?相关的政策和投入应该如何跟进?
邹建军:整个民用航空领域应该有两块,一块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民航,就是商业航空运输。另外一块是通用航空。一直以来,通用航空在我们国家是个短板,现在我们通过空域低空的开放,通过相应的一些财税政策甚至是一些经济补贴政策的支持,我们希望把这样一个短板给弥补了,让这条腿也撑起来。
政策的跟进这一块可以看到,一方面国家空管委已经实施低空空域开放的试点,并且这个改革在2013年甚至在未来的两年可能会有一个全面的推进,这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政策。另外,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前不久会同财政部颁布了一个关于通用航空的经济补贴政策。这样一种双管齐下的措施,从各方资金的意愿来讲,会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另外,也会对市场需求起到一个拉动作用。至于要进一步,可能还需要完善基础的服务设施,完善安全管理、法规等一些规章制度和政策。
|